顯示具有 Linux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Linux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9年12月6日 星期五

scrcpy 將手機畫面投影到pc上2: 解決聲音問題 - android to manjaro

依照上一篇scrcpy操作教學可以成功將畫面投放到PC上, 但聲音依然是由手機輸出
這對錄影來說會是個問題, 無法擷取到手機的音訊

解決方法: 使用手機的音源輸出, 連接到PC的mic port, 作為輸入

前置作業:
1. PC安裝scrcpy, 手機信任PC開啟usb debug mode
2. PC安裝pavucontrol, 控制音訊輸出輸入裝置

開始設定:
1. 手機usb連接PC,開啟debug mode
2. 手機音源線連接PC的mic port
3. 開啟pavucontrol, 切換到input devices頁面, 手機開任意有音訊的程式, 會看到microphone裝置有音訊在跳動代表成功了
4. 這時候可以使用任意錄音錄影的程式進行錄製, 應該就可以聽到聲音了

但是除了錄影外, 自己視聽不到聲音的, 手機接上音源輸出後也是沒聲音的
如何解決? 將音訊輸入的聲音轉送到PC的輸出裝置上

設定音訊輸入轉送:
1. 開啟terminal, 輸入 pactl load-module module-loopback latency_msec=1
2. 好了, 應該有聲音了, 打開pavucontrol的playback頁面, 會看到多了一個裝置正在播放音訊

測試影音延遲, 沒什麼感覺到延遲, 不錯
youtube link

拔除音源前, 記得要把轉送設定關掉, 不然會聽到很大聲的回音

pactl unload_module module-loopback

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

manjaro hdmi sound output

使用hdmi外接螢幕, 希望將影像和聲音都送給螢幕播放

影像: 用xrandr設定解析度, 以及延伸桌面的相對位置

xrandr --output HDMI-1-1 --mode 1920x1080
xrandr --output HDMI-1-1 --right-of eDP-1-1


聲音: 安裝pavucontrol, 由他來控制聲音輸出的目的裝置

sudo pacman -S pavucontrol

安裝完成後, 執行pavucontrol打開設定頁面
切換到Configuration分頁, 選擇HDMI 作為output profile.

設定完成, 開個影音測試吧!

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

scrcpy 將手機畫面投影到pc上 - android to manjaro

可以將手機畫面投影到pc端, 用滑鼠鍵盤控制, 非常方便的軟體.
一樣用Manjaro操作

安裝步驟
  1. 安裝adb:  sudo pacman -S android-tools
  2. 下載scrcpy source code:
    git clone https://aur.archlinux.org/scrcpy.git 
  3. 切換到scrcpy目錄: cd scrcpy
  4. 安裝scrcpy:  makepkg -i



執行scrcpy
  1. 手機usb連接pc
  2. 手機端開啟usb debug
  3. 手機端信任pc的key
  4. 執行scrcpy
  5. 成功就能看到手機畫面投到pc

無線投影方式
  1. 手機與pc連接到同一wifi
  2. 手機usb連接pc
  3. 如果已經信任過pc的key 不用重複再做一次
  4. 開終端機執行: adb tcpip 5555
  5. 手機usb從pc端移除
  6. pc端的終端機執行: adb connect <手機ip> 5555
  7. 若成功, 會看到手機畫面投影到pc

後記: 無論那一種連線方式, 都不能傳送聲音, 只有畫面

reference: https://snsd0805.github.io/jekyll/update/2019/07/30/%E8%BB%9F%E9%AB%94-%E4%BD%BF%E7%94%A8scrcpy%E6%8A%95%E5%BD%B1%E6%89%8B%E6%A9%9F%E7%95%AB%E9%9D%A2.html

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

Manjaro obs install

裝個obs方便錄影, 也許之後拍成影片

sudo pacman -S obs-studio

設定: 沒有什麼要改的, 確認編碼和錄影格式, 音訊裝置
如果音訊裝置抓不到, 重開看看



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

manjaro 玩Windows遊戲 - Path of exile

因為有大大已經做好了可以撿現成, 就照著操作一遍, 效果還不錯,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
https://www.reddit.com/r/pathofexile/comments/9x47or/guide_getting_path_of_exiledx11_to_run_smoothly/

遊戲流暢性尚可, 多物件還是會有明顯掉fps, 再看看有沒有方法可以調整

manjaro 使用外接螢幕

如果有提供圖形化設定就不用看這篇
本篇是用xrandr做laptop外接螢幕的設定

如果是開機後才接上螢幕, 訊號不會直接送出來, 先執行 xrandr, 查看目前連接的monitor
  •  xrandr
找到外接的monitor代號, 設定解析度 (代號DP-1-1為例)
  • xrandr --output DP-1-1 --mode 1920x1080
訊號輸出到外接螢幕後, 預設是同步顯示, 改為延伸, 外接螢幕為右手邊的桌面
  • xrandr --output DP-1-1 --right-of eDP-1-1

manjaro 安裝中文輸入法 - ibus

fcitx搞不定, 改用ibus

  1. 安裝ibus
    • sudo pacman -S ibus ibus-chewing
  2. 修改設定,讓輸入法生效
    • sudo vi ~/.profile
    • 加入以下設定

      • export XMODIFIERS="@im=ibus"
        export XMODIFIER="@im=ibus"
        export GTK_IM_MODULE=ibus
        export QT_IM_MODULE=ibus
        export DefaultIMModule=ibus
        ibus-daemon -drx
    • 重新開機
    • 進入桌面後, 在system tray找到小鍵盤圖示, 點右鍵->configure
    • 新增輸入法, 找到注音後加入
    • 開一個瀏覽器, 按ctrl+space切換輸入法
    • 如果成功, 就代表都沒問題了

manjaro 獨立顯卡驅動安裝 - nVidia

選擇有兩種
  1. 開機預設使用內顯, 依情況指定程式使用獨顯: 較省電
  2. 開機預設使用獨顯: 高效, 耗電
1的選擇使用bumbleblee, 2的選擇使用nvidia optimus
本次採用2的選項做安裝

  1. 開啟manjaro-settings-manager-> Hardware Configuration
  2. 找到video-nvidia,點右鍵選擇安裝
  3. 安裝完成後, 做以下設定
    • 移除/etc/X11/xorg.conf.d/90-mhwd.conf
    • 新增/etc/X11/xorg.conf.d/optimus.conf, 內容如下
      •   Section "Module"
            Load        "modesetting"
        EndSection

        Section "Device"
            Identifier  "nvidia"
            Driver      "nvidia"
            BusID       "PCI:1:0:0"
            Option      "AllowEmptyInitialConfiguration"
        EndSection
    • 移除 /etc/modprobe.d/mhwd-gpu.conf
    • 新增 /etc/modprobe.d/nvidia.conf
      •   blacklist nouveau
        blacklist nvidiafb
        blacklist rivafb
    • 新增 /etc/modprobe.d/nvidia-drm.conf
      •   options nvidia_drm modeset=1
    • 新增 /usr/local/bin/optimus.sh
      •  #!/bin/sh

        xrandr --setprovideroutputsource modesetting NVIDIA-0
        xrandr --auto
    • 賦予權限 chmod a+rx /usr/local/bin/optimus.sh
    • 修改桌面管理的設定 sudo vi /etc/lightdm/lightdm.conf
      • 找到 [Seat:*] 段落
      • 加入 display-setup-script=/usr/local/bin/optimus.sh
      • 修改完成, 存檔離開
    • 重新開機 sudo reboot
  4. 無法進入桌面, ctrl+f2切至tty2
  5. 登入後執行命令 sudo pacman -Syyu (註1)
  6. 更新完成後, 重開機
  7. 祈禱, 成功進桌面
  8. 開terminal, 執行 sudo nvidia-settings,如果成功叫出設定面板, 恭喜成功
註1: 一定要先安裝driver再更新,反過來會在安裝driver的時候系統freeze, 原因不明

小結: manjaro已經算是把驅動安裝簡化了很多, 但硬體環境不同還是會有一堆奇怪問題. 基礎安裝那篇有提到修改開機設定, 和這篇發現要先裝driver再更新系統都是,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, 但這樣做就能通過了. 很難保證到其他環境可以照搬, 也許又要重新折騰一遍 orz

reference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m7xeUFQ8uY

Manjaro安裝設定 - 起步

安裝環境: 這是一台有獨顯的laptop, 後續會安裝顯卡驅動
CPU: i5-7400 (有內顯)
GPU: nVidia GeForce FTX 1050 Mobile


  1. 下載Manjaro iso: 挑一個你喜歡的發行版
    https://manjaro.org/download/
     
  2. 將iso 燒錄成dvd, 或製作可開機usb (推薦使用rufus-註1)
  3. 使用manjaro dvd/usb開機, 到開機選單, 修改開機選項(註2)
    • 移至空白列前面有個筆記圖示的, 按e
    • 第一行引號內, 輸入 drive=intel acpi_osi=! acpi_osi="Windows 2009"
    • 修改完成, 按ctrl+x回到開機選單
  4. 在開機選單, 移動到boot列, 按enter
  5. 開機進桌面, 開始安裝(有界面引導, 中略)
  6. 安裝完成, 重新開機進新系統
  7. 開機進桌面後, 開啟terminal, 修改開機選項
    • sudo vi /etc/default/grub
      • 找到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, 游標移動到quiet後方
      • 空一格, 加入下列選項 acpi_osi=! acpi_osi='Windows 2009'
      • 完成後存檔離開
    • 更新開機選項 sudo update-grub
    • 重開機 - 可能會卡死, 切電源重開進桌面
    • 若成功, 下次重開就不會再有卡死問題

註1: 我是用rufus 3.5, 3.6不知道為什麼不給指定開機格式. 本次用GPT-EFI, dd模式寫入
註2: 看個人情況, 可能不用改, 我的環境因為有獨顯, 不改會無法進入桌面



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

Pidgin msn certicate error

解決方法參考
windows 7 folder: \Users\\AppData\Roaming\.purple\certificates\x509\tls_peers

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

RHEL POP3 mail settings

條件: RHEL無internet連線, 無法使用yum install
解決:下載rpm, 手動解決相依性問題, 安裝dovecot

  1. 安裝dovecot相依套件, lib:
  2. 安裝dovecot:
  3. 設定dovecot (搭配sendmail, 其餘sendmail設定依需求自行完成):
    • 開啟pop3支援:
      • 修改 /etc/dovecot/dovecot.conf
      • 修改 protocol = pop3 (注1)

    • 開啟listen的位址: 修改 /etc/dovecot/dovecot.conf取消註解 listen = *, ::
    • 設定mail_location: 修改 /etc/dovecot/conf.d/10-mail.conf加入以下兩行 :
      • mail_location = maildir:~/Maildir
      • mail_location = mbox:~/mail:INBOX=/var/mail/%u

  4. 啟動dovecot:
    • service dovecot start
  5. 若使用者從未登入, 先登入一次以產生家目錄
  6. 測試pop3是否成功運作: (注2)

注1: 由於本次使用thunderbird作為MUA, 會自動偵測mail server開放的協定, 預設IMAP在前, 故只開pop3, 其餘拿掉

注2: 任何錯誤發生, 請查看 /var/log/maillog, 使用命令 tail -f /var/log/maillog , 可即時監看發生的錯誤及訊息, 測試方法參照參考資料連結2



參考資料:
dovecot wiki
Dovecot HowTo...

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

VirtualBox 在換kernel之後..

執行 /etc/init.d/vboxsrv setup
重新設定driver

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

linux sendmail 相關 (2)

設定sendmail支援大寫的userid:
修改/etc/mail/sendmail.cf 搜尋Mlocal, 在F=lsDFMAw5:/|@qSPfhn9字串後方加上u (uppercase)
或 修改/etc/mail/sendmail.mc 加入這一行: MODIFY_MAILER_FLAGS(`LOCAL', `+u')dnl

設定sendmail傳送接收郵件的大小限制:
接收的大小: 修改/etc/mail/sendmail.cf 搜尋Mlocal, 在下一行加入: Maxsize = xxx (bytes)
搜尋Mprog, 在下一行加入: Maxsize = xxx (bytes)
傳送的大小: 修改/etc/mail/sendmail.cf 修改MaxMessageSize = xxx (bytes), 預設為0不限制

設定帳戶別名(alias):
修改/etc/aliases: 原名: 別名1, 別名2, ... (需執行newaliases才生效)
使用檔案: 加入此行 support: ":include:/etc/support.list"
編寫support.list: 使用者1, 使用者2, xxx@yyy.zzz (需執行newaliases才生效)

使用者自行設定的轉寄:
新增~/.forward , 修改權限644,
內容 aaa@xxx.yyy
\自己的uid (保留一份在自己信箱中)

建立虛擬郵件地址:
編輯 /etc/mail/virtusertable @xxx.yyy @xxx.yyy (需重新啟動sendmail才生效)

轉寄整個網域的郵件:
編輯 /etc/mail/virtusertable @xxx.yyy %1@[ip]
編輯 /etc/mail/mailertable xxx.yyy esmtp@[ip] (local-host-names 不能有xxx.yyy)

設定smart relay host:
編輯 /etc/mail/sendmail.cf 搜尋DS 修改為 DSxxx.yyy.zzz (中間不能有空白)

網域偽裝:
編輯 /etc/mail/sendmail.mc 搜尋MASQUERADE
修改 MASQUERADE_AS 至 MASQUERADE_DOMAIN 的所有設定
m4轉換成cf檔後, 重新啟動sendmail

拒收郵件:
編輯 /etc/mail/access 修改內容 為 REJECT 或 DISCARD, 550表示退回後加上的訊息
makemap hash access.db < access 重新啟動sendmail 修改sendmail banner: 編輯 /etc/mail/sendmail.cf 搜尋SmtpGreetingMessage, 修改等號厚的訊息不再帶有軟體名稱和版號 重新啟動sendmail (可用telnet 25 查看目前banner)

sendmail狀態檢視:
mailq 查看目前佇列的內容, sendmail -q可強迫立即傳送 (/etc/sysconfig/sendmail內的QUEUE可變更重新傳送的時間間隔 Ex: QUEUE=1h, QUEUE=30m)
mailstats 查看郵件統計資料

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

linux sendmail 相關

sendmail安裝後預設組態:
1. service已啟動
2. 不允許用戶端MUA下載/寄送郵件
3. 不允許轉送(relay)郵件
4. 只支援機器層級驗證, 不支援使用者層級驗證, 較不安全

開放用戶端MUA接受信件(pop3, imap)
1. 修改 /etc/dovecot.conf 中的 listen = [::] 以及 protocols = imap pop3
2. 啟動dovecot service

開放用戶端MUA發送郵件至sendmail server
1. 修改/etc/mail/sendmail.cf "DaemonPort..."關鍵字, Addr=0.0.0.0
2. 重新啟動sendmail

開放郵件轉送至internet
1. 修改/etc/mail/access " RELAY"
2. #makemap hash access.db < access 3. 重新啟動sendmail 使用domain name來寄信 @
1. 在dns zone中新增MX和A record (ex: MX=mail.sese4016.local A=sese4016.local)
2. 在 /etc/mail/local-host-names 加入別名
3. 重新啟動dns server

使用user level 驗證
1. 安裝cyrus sasl
2. 修改sendmail.mc "TRUST_AUTH_MECH" 本行及下一行取消註解
3. #m4 sendmail.mc > sendmail.cf
4. 啟動 saslauthd service
5. 重新啟動 sendmail
6. 用戶端MUA修改設定

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

linux dhcp (ISC's DHCP)設定

1. 檢查是否安裝dhcp, 服務是否啟動
#rpm -qa|grep -i dhcp
#service dhcpd status
2. dhcp組態檔位置: /etc/dhcp/dhcpd.conf
webmin編輯之組態檔位置:/etc/dhcp.conf
製作symbolic link 連結組態檔
3. default-lease-time: 預設租用期限
max-lease-time: renew的最大期限, 過期需要重新lease

BIND dns

1. 檢查BIND是否安裝, 服務是否啟動
#rpm -qa |grep -i bind
#service named status
2. 組態檔位置: /etc/named.conf
3. zone file位置: /var/named
4. 預設listen port只在local, 以及不接受解析要求需更改named.conf (listen-on, allow-query)
5. named.conf有變動, 需重新啟動服務才會生效
6. SOA record:
- refresh time : 多久更新
- expire time : 多久未被更新, 不再接受解析要求 (2weeks+)
- transfer retry time :
- negative cache time :
- Default tine-to-live records :
7. forwarder : 當本地端無法解析時, 轉送到的dns server
-forward only (No) : 解析失敗, 回傳失敗
-forward first (Yes) : 解析失敗, 轉送

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

fedora 12 virtual box install

1. 抓virtualbox的repo檔案 (沒有wget的話要另外裝)
#wget http://download.virtualbox.org/virtualbox/rpm/fedora/virtualbox.repo && cp virtualbox.repo /etc/yum.repos.d/
2.安裝virtual box (dkms gcc需要在編譯kernel module時使用)
#yum install VirtualBox dkms gcc
3.安裝kernel module
#yum install kernel-PAE-devel
4.加入user以通過SELinux的限制
#
usermod -G vboxusers -a
#chcon -t textrel_shlib_t /usr/lib/virtualbox/VirtualBox.so

完成啦
執行virtualbox看看吧

參考資料: virtualbox3 on fedora12 tutorial

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

Fedora 12 flash player install

到adobe網站下載linux安裝的版本, 安裝
import key:
#rpm --import /etc/pki/rpm-gpg/RPM-GPG-KEY-adobe-linux
update flash player
#yum install flash-plugin

參考資料:
http://fedoraproject.org/wiki/Flash

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

Fedora12 nVidia driver install

RPM Fusion:
rpm -Uvh http://download1.rpmfusion.org/free/fedora/
rpmfusion-free-release-stable.noarch.rpm http://download1.
rpmfusion.org/nonfree/fedora/
rpmfusion-nonfree-release-stable.noarch.rpm
#yum update (要很久)

安裝kmod-nvidia和kmod-nvidia-PAE
#yum install kmod-nvidia
#yum install kmod-nvidia-PAE

SElinux設定
#setsebool -P allow_execstack on

disable nouveau/boot/grub/grub.conf 中kernel那一行的行尾加入 rdblacklist=nouveau

重開機

參考資料:Howto install nVidia driver on Fedora 12 (and just disable the nouveau driver)

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

Fedora12 realplayer安裝

http://www.real.com/linux 下載rpm安裝檔
本地端執行命令:
x86環境下
#yum install -y redhat-lsb
#rpm -ivh RealPlayer11GOLD.rpm
x64環境下
#yum install -y redhat-lsb redhat-lsb.i686 (安裝的依然是x86 player, 需要x86的lsb, 要指定)
#rpm -ivh RealPlayer11GOLD.rpm